上一次看到周美玲導演的作品是”花漾”, 五星級的卡司, 有著一星級表現, 實在是一場災難, 年代雖久遠, 早已忘記大部分的缺點, 唯一有個缺點卻讓我記憶猶新, 那就是船上的武打戲, 沒有海闊的天空, 只有感覺比蝸居還拘束的跳躍, 伸出手就可以打對方一拳或一巴掌的狹隘, 卻硬生生揮舞著長劍的窘境, 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但這部戲, 同樣的狹窄視角卻顯得相得益彰, 除了一些莫名的上下或左右顛倒畫面與意象薄弱的海浪侵蝕礁石的衝擊外, 就連在人工河壩旁都可以感受到視野的狹小, 更別提各主要室內場景歪斜的取角, 這樣不自然的壓迫感配上故事的背景倒是十分適合
要不是最後一場戲, 我會說整部片就像理髮師剪下的頭髮一般, 各自散落一地, 但仔細觀察每一根頭髮, 還是可以硬是擠出每一根頭髮歷經的滄桑, 各自可以說一個小故事, 但也就只是一堆沒有太多價值的頭髮。本片就像那樣子將許多頭髮的故事演出來, 但精心的安排各頭髮/元素間的糾纏, 各個小故事聚集起來, 不只是一堆小故事的總和, 而好像是每一根剪下的髮”線”, 匯聚成”面”, 最後躍出平面, 立體化編織出那個時代的模樣, 至少是對立的兩方或多方其中一邊的模樣
然而如同三千煩惱絲一樣, 終究剪不斷理還亂, 過多的線與小故事, 擠爆了整個電影, 好像前半段”專注”在讀報紙與不合作運動, 但實際上好像也沒有作用, 無法理解花了那麼多工夫在傳遞報紙的除了拿去墊雞蛋以外意義到底在哪?, 後半段則被煽情橋段們強勢主導, 已經是悲傷的年代了, 更多一點的悲傷也許可以使一些人更深陷其中, 但也使一些人注意到那強行注入的不必要的情感
本片以特殊的小人物角度, 努力嘗試著掩蓋那略嫌偏頗的敘事角度, 的確成功的以小搏大, 最可惜的地方是對於地方權威一方描寫略顯不足, 犯人們淪為階下囚, 身不由己, 但對於權威的一方而言何嘗也不是身不由己呢? 最後一場戲雖然是亮點但同時卻也是痛點, 如果放下仇恨選擇原諒是更好的解方, 那麼天上再見的聚會, 要是能夠有多”一方”人參加, 想必是可推升本片到另一層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