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媒體大幅度報導的社會事件, 動用SNG車衛星連線, 耗用極多的社會成本, 但不到一個星期又逐漸被人群淡忘。 「新聞綜藝化」是很多人詬病的現象之一, 但其實我們隨隨便便遺忘對這個社會的責任, 把別人的苦當作娛樂或是茶餘飯後的話題, 事情緩和了就忘得一乾二淨, 是不是代表著我們把新聞看做是「人生劇場」或是「玫瑰瞳鈴眼」這幾類的節目呢? 我們欠缺的是對陌生人的熱忱, 那些「依法行政」的官員, 只懂得遵照法令進行的確是好事, 但法律上有不妥善的地方是否也是該爭取修改的地方呢? 或是是否有其他程序可以補救或是繞過此規定的呢? 如果不多替陌生人想想, 那就是對於這個社會太過冷漠了……
雖然整部片前面鋪陳的地方過於冗長, 讓人眼皮下垂。 只有少少的場景, 但是細膩的畫面刻劃, 人物的互動, 卻讓人快速進入到這對父女的世界, 爸爸疼女兒, 願意為女兒付出一切, 女兒體貼爸爸, 願意跟著爸爸一起受苦, 讓人不禁為他們的遭遇鼻酸。 小女孩總是靜靜的跟著爸爸, 微小的動作, 細微的眼神, 導演都有捕捉到, 而爸爸憨厚的個性, 全心全意的付出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最讓我驚奇的是, 原本以為「跳天橋」想必是本片最高潮的地方且一定是本片的結尾, 然而我卻猜錯了, 雖然我私自認為這是本片最高潮的地方, 但後來仔細想想要是在這個地方結束的話, 就像照著公式走的量產片一樣, 就會讓這部片變得很普通了, 也讓前面用心經營的「親情」橋段付之一炬。 所幸, 編劇和導演比我強, 他們又創造了另一個心靈高潮, 滿足了所有人的願望, 這個尖峰不是靠著緊張刺激的場面陪襯, 而是靠著親情的力量逐漸伸展, 社工人員跟爸爸談到女兒的近況時, 還沒說到重點爸爸就已經熱淚盈眶, 然而講到女兒最近的遭遇時, 爸爸只有冷靜的安慰所有人而已, 我想他不想批評甚麼, 他只想要跟他女兒跟他重逢而已, 最激烈的方法試過了, 那麼就只好試試最和緩的「低聲下氣」, 這樣的事情,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但他卻做到了, 這樣的感動實在讓我淚流不已, 久久不能平復, 也許是遇到了貴人, 還是剛好時機成熟, 最後他終於見到女兒一面, 而我卻還沉浸在前一場戲裡的情緒裡, 配合感人的配樂, 看著廂型車逐漸駛近, 乘客也跟著下車, 遠方的小船注意到岸邊有不速之客, 最後終於見到闊別兩年的女兒, 如此再也簡單而不過的事情, 卻在細膩的鏡頭下, 感動了我!
但是其實整部片怪怪的地方, 或是不夠完美的地方也不是沒有
1. 開頭的廟會場景除了告訴觀眾他們因為很缺錢所以當乩童賺外快, 實在搞不懂還有哪些意義, 小女孩對於地上的糖果愛理不理(好像還專挑大的撿)也不知道有啥特殊含意, 對我而言只能說是個冗長失敗充場熱鬧場面的開頭, 還是這樣的安排有其特殊意義呢? 後來也不繼續去廟裏兼差當乩童了, 雖然經濟不景氣, 但是廟裡的生意畢竟還是影響有限吧…… XD 也讓這段變成奇怪的開場 @@
2. 不知道哪裡來那麼多抓螃蟹的籠子, 而且抓螃蟹相關的劇情出現好幾次, 卻不見有啥長進, 如: 父女相依為命快樂的吃螃蟹, 小女孩裝可愛到市場賣螃蟹等, 就只看到螃蟹抓上岸了, 卻不拿來吃一下實在怪怪的。 螃蟹跟人比較有互動的地方就是阿伯拿著一堆「魚雜」想要抓螃蟹, 然後小女孩教他如何操作, 可惜有錢買「鮮魚」當「魚雜」, 怎麼會家裡窮阿…… 總而言之, 螃蟹雖然出現至少2次, 卻沒有好好發揮到極致, 實在可惜
3. 戶政機關只有公務人員面孔, 但是爸爸回去後竟然好像對一切都很了解, 還知道最後會被社會局抓走, 可是戶政機關內人人都晚娘面孔, 也沒有跟提到最後會怎樣, 爸爸是怎麼知道會被社會局抓走的呢? 還是爸爸本來就知道這樣不合法阿……
雖然好看的地方很多, 缺點也不少, 但我想是瑕不掩瑜的, 我個人就看了2次, 因此還是推薦大家踴躍前往戲院觀賞《不能沒有你》喔! 為台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