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周導演的第3部劇情長片, 不過老實講前2部我沒有看過, 因此無從比較她的進步或是成熟, 很高興的是, 導演和主要演員們當天都有出席在絕色影城的台北首映會

整部片劇情流動相當流暢, 沒有許多讓人覺得無趣或是多冗的劇情, 可惜3段劇情在短短90分鐘內要完整鋪陳並訴說劇情實在不易, 例如:
1. 妹狗和菁菁是怎麼變成孤兒的, 他們都沒有任何親友嗎? 他們家似乎也沒有爸媽的照片 大概是收起來了吧
2. 同志假結婚那段太過突然, 等到看到變成老人以後才發現原來他們是在假結婚阿? 但要是沒有仔細看到底是誰在結婚, 之後的劇情就會變成一頭霧水阿
也有一些比較不合理的地方
1. 妹狗跟菁菁冷戰, 妹狗起床梳洗直接去上學, 難道菁菁都沒聽到她起床了媽? 菁菁好歹也要打個招呼吧? 她不至於跟相依為命的妹妹那麼不熟吧?
2. 老年的水蓮看似一個人生活(和外籍看護), 雖然知道她是獨生女, 但是一個人生活請看護, 應該是一件難事吧? 她要如何做到呢?
3. 阿彥好像一吃藥就吐了, 藥效應該沒有那麼快吧?
4. 阿彥寫聯絡方式的時候, 沒有寫電話 XD
5. 水連跟竹蒿被雨淋濕了, 怎麼隨隨便便就就把車門打開了, 車子沒鎖嗎? (我不計較車子的種類), 以那個年代而言, 應該也沒有無線遙控開門的車子吧 所以其實是車子沒鎖阿 XD 而且車子上怎麼會有面紙 XD (同樣以那個年代而言)

但有也些地方相當細膩, 如;
1. 阿彥怕水蓮走丟, 特地作(或是買)了一個很鮮豔的手練給她, 上面有著阿彥, 怕水蓮走丟的聯絡方式紙條, 阿彥在上面寫著他的名字和綽號阿海, 但阿海其實, 是水蓮男朋友的綽號, 難道是阿彥已經認命自己是阿海了嗎?
妹狗表現相當搶眼, 講出的台詞, 常常讓人不知道那是她的童言童語還是內心真正的話, 或是說讓人期待那到底是不是只是她成長中暫時的狀態而已, 她不做作自然的演出, 在第1段內我想一定搶佔了所有人的眼光
第2段相較而言就比較偏向黑暗, 講述的是同志晚年的悲哀(?)一個得了愛滋病, 另一個得了阿茲罕莫症, 兩人孤苦無依, "相知相惜", "同病相憐"的部分展現的淋漓透徹, 可惜他們不知道後來為什麼跑去搭火車(還是我沒有仔細看) 感覺只是為了後面舖梗而已最後以年輕的竹蒿作為結尾, 正直青春發育的她, 面對家人的不諒解要如何自處. 不過全天下最巧合的地方就在這裡, 竹蒿的同學竟然就是阿彥, 竹蒿還跟水蓮唱過歌. 最後一幕, 青年妹狗在火車上搭車回家, 老年水蓮阿彥在火車上茫然的走著.火車尾是吹著口風琴準備出外闖蕩的年輕竹蒿, 3個屬於不同時代的人, 湊合在一起, 看似不搭調, 但卻相當和諧, 在每一個時空裡, 其實這樣的事件不停的上演, 不論是怎樣的年代, 唯一不變的是其他人的眼光和傷心的永遠都是這群特別的人
這部片的IMDB在這裡, 喜歡的人請支持一下投個高分吧! http://www.imdb.com/title/tt1161444/